欢迎访问 三农法制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声民意 > 正文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010190号《关于大力促进黄河流域中药材产业“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2-06     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鲁农督办字〔2023〕210号

  农工党山东省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大力促进黄河流域中药材产业“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结合我厅职能,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省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项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扩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提升以‘鲁十味’中药材为代表的齐鲁道地药材品质”的工作目标,聚焦黄河流域中药材产业发展,突出道地特色,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标准体系,培育规模主体,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制定产业规划

  制定印发了《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鲁农发规字〔2022〕15号),规划布局道地品种的优势发展区域,提出重点打造菏泽牡丹、鄄城白芍、郓城半夏、平阴玫瑰、长清瓜蒌等黄河流域特色中药材产业。研究制定“平阴玫瑰”和“菏泽牡丹”两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进一步加强牡丹和玫瑰两个道地药材品种的政策支持力度。

  二、强化科技支撑

  安排实施中央财政农业高质量资金项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绿色高质高效关键生产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选择益母草、板蓝根、丹参、金银花、饲料桑等当地野生道地药材品种进行大田生产筛选对比试验,集成总结适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推广应用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破解盐碱地中药材大田种植的技术壁垒,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中药材发展样板。依托省农业良种工程“高值大宗道地性药用植物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项目,围绕丹参、白芍、牡丹皮等我省道地品种,进行定向培育与改良,集成总结与品种配套的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和生态栽培技术体系,成功构建起鲁西南牡丹粮药间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三、抓好技术培训

  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为2022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班的专题培训内容,组织沿黄流域各市的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围绕中药材、粮食等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进行培训,共计培训110人次。

  贵单位在建议中提出要在一产方向上加强黄河流域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及保护性开发等建议,对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黄河流域特色中药材产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研究制定《山东省黄河流域适宜盐碱地发展中药材品种指导目录》。组织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有关专家,在广泛查阅资料、开展实地调研基础上,遴选适宜在我省黄河流域盐碱地发展的中药材品种,形成《山东省黄河流域适宜盐碱地发展中药材品种指导目录》,以正式文件印发各地,指导沿黄各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做好我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遴选工作。与省卫生健康委密切配合,以丹参、西洋参、山楂、北沙参4个道地药材品种为重点,持续开展全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遴选工作,以点带面提高我省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

  三是认真组织实施“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药材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选择金银花、丹参、板蓝根、益母草等4种道地药材及黄河三角洲野生药材品种,安排不同金银花品种耐盐碱对比试验,盐碱地丹参不同覆膜材料对比试验,盐碱地板蓝根不同肥料产品筛选试验。通过项目实施,加快筛选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中药材品种,集成总结盐碱地中药材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促进黄河流域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贵单位对我省中药材产业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持续关注产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9月15日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wgk/jyta/202309/t20230919_44133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法制网 snfz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94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