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三农法制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关注 > 正文

什么是中药材别名?为什么中药材会有别名?初次引种中药材为什么要了解别名?

发布时间:2023-12-06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中药材别名是指一种中药材除了正名之外还有别的名称。其数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别名又称异名、偏名。

  产生中药材别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记载。我国现存各个历史时期的本草书中几乎都收录了别名。如李时珍的 《本章纲目》中载药 1892种,收录了别名3380个。

  (2)地区用名。我国地区宽广,同一种药材分布于不同地区而名称各异,或因地区使用习惯不同,同名药材来源不同造成别名,如白头翁来源四科植物二十余种。

  (3)处方用名。医生处方中为了某种目的,将药名简化而造成别名。如金银花写成双花、二花,将远志苗写成小草等。

  中药材多而复杂,在商品流通领域中普遍使用别名,如称牛蒡子为大力子,肉苁蓉称为大云,牵牛子称为黑丑、白丑,同物异名,异物同名,一物多名,给中药普及特别是初次引种、经营中药材造成许多不便。个别售种商贩利用人们多数不了解中药材别名的弱点,巧借名目,大做文章。如将党参称为中灵草,声称生长半年即可亩收入万元,使人误认为是一种小草,短时间收获容易使人相信。或将党参写成上党人参,高价售种。因名称中有“人参”二字,价格高也容易被人接受。有的将大黄写成火参,使人误认为人参。还有的将加工品名称写成原植物名称,如出售红参种子等。还有的胡编乱造,如称决明子为咖啡豆,故弄玄虚,以便达到高价售出种子种苗的目的。

  初次引种中药材要在名称方面多留点心,弄清是正名还是别名,以防错种误种,造成损失。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yw/syjs/zzy/202308/t20230810_23596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法制网 snfz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94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