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三农法制网!
发布时间:2020-05-07 来源: 作者:
追记唐河县财政局驻大河屯镇李湾村第一书记李伟 □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兴汉东林朝甫 带妻扶贫 他把家真正地安在了这里 四月的唐河县大河屯镇李湾村被繁花绿野环抱,一切都是静谧和美好的样子。 4月20日,周一。贫困户刘道卿早早来到村部,想和第一书记李伟商量新建住房的事,但一向准时的他却没有上班。村干部李玉登悲痛地告诉她:李书记不在了。 刘道卿一下子惊呆了。她哽咽地说:这么好的人,怎么会这样? 为了房子的事儿,李伟已经多次到县里汇报协调,想特事特办,给她解决一块地皮,让她顺利脱贫。因为全村84户贫困户,只有她和另外两户没有脱贫,解决了住房问题,这三户脱贫就顺理成章了。 这是李伟当三年第一书记的最后一个心愿。而今,却没能和他们分享脱贫的喜悦。李伟今年54岁,是县财政局非税局的副局长。4月18日下午4点15分左右,正在家忙着准备全县出彩第一书记观摩的他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李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矢志不移、赤诚为民的战贫长歌 带妻扶贫 他把家真正地安在了这里 三年前,因李湾村原第一书记刘景年龄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过重,局党委考虑更换第一书记人选。李伟主动请缨,挑起了这副重担。 作出这个决定,曾经经历过一番纠结挣扎:家里唯一的闺女李媛媛刚刚在县残联上班,还需要家庭的照顾和温暖;老母亲快80岁了,身体不好,医药不断,两个兄弟在外打工,看护的任务就落在他的肩上;妻子赵丽患类风湿关节炎和心脏病,速效救心丸没离过身,根本干不了活儿。 即便这样,处事稳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李伟还是扛下了这份责任。于是,家在县城的姐姐成了老母亲的依靠,闺女主动照顾着自己和奶奶,妻子则成为他的扶贫伴侣,跟着驻了村。 李湾村的贫首先贫在没有村部。村里开会,不是在村会计刘道玺家里,就是在村小学的校长办公室,驻村扶贫,吃住就成了难题。没办法,夫妻俩和工作队员们吃住随机,打起了游击战。饿了,有时不想麻烦群众,就带点东西趴在车后备厢上对付两口;歇了,就随便找个住室凑合一下。 要甩掉穷帽子,首先要摘了软弱涣散村的标签,让干部群众有个支部之家。后来,县里实施两个一千万党建扶持计划,李湾村获得扶持资金7万元,经多方筹措,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同心超市、卫生室等功能齐全的新村部,同心超市还是全县首批5个超市之一。其中李伟争取到了15万元资金,解决了村部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并为村部配齐了办公设施。 村干部万敏说,第一书记的1万元年度办公经费,李伟一分没用到自己身上,给村部配了3台电脑、2台打印机这些必备家具。 4月19日,走进李湾村村部,夫妻俩的住室和厨房还保留着整洁有序的样子,厨房内没吃完的粮食和蔬菜静静地躺在角落里。驻村工作要求是五天四夜,李书记和嫂子基本上不回去,偶尔回去看看,周一一大早就回来。回来之前,嫂子先买好粮食和蔬菜,从来不让我们操心。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队长谢长飞说,嫂子在这儿像伺候一家人一样,帮我们做做饭,做得最好的是捞面条。人家的家属都嫌村里条件不好,他两口却真的把这里当成了家 驻村工作队队员杜晨讲,驻村三年,李伟请了两次假,两次都是妻子住院,其中一次在郑州住了20多天。住院期间,他也没忘了李湾村的家事,打电话不放心,还抽空回村督促。 李伟常常笑着说,我人在这里,家也在这里。同吃同住才能和老百姓同情同感。 字里行间 他把群众时刻放在心上 2019年11月7日:上午10时许局领导来到了村部,我赶紧赶了回来,递交了幸福大院基础建设所需资金的报告,局领导现场办公,当场批复了33万元。我暗自下定决心,不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回去。 2019年11月10日:今天周日,想带家属到县医院体检,接短信通知后带家属到村,和工作队长按实际情况制作了政策明白纸贴到群众家中,不用介绍群众就知道享受了哪些政策。 2019年11月12日:安排完村里事情和帮扶人工作任务,终于有时间走访调查李发言户,由于他是单身,家庭环境比较凌乱,和他一起进行了彻底打扫,随后对照入户调查责任表逐一对照,所有帮扶措施、行业政策落实到位,没有问题。
在李伟的办公室兼卧室的办公桌上,3本笔记本放在中间的抽屉里。抽出一本,是2019年的驻村日志,每一天的工作情况都有详实的记录。 人不离本,本不离车,车上还有两本。谢长飞说,他有这个习惯,当天干了啥,贫困户想的啥、需要啥,有啥诉求,有啥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他每天晚上睡前的必修课。 整理档卡资料,访民情记笔记,李伟都亲力亲为。他不会电脑,但整理档卡之类的资料,亲自看着同志们打字,打完了再校一遍,生怕出错。三年下来,从不戴眼镜到戴上500度的老花镜,两鬓的白发染染都遮不住,晚上两点钟睡是常态。 李伟常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贫困户人人都有。要想早脱贫真脱贫,就得下真力下真功,最好的办法就是靠好政策鼓精气神,必须靠我们传递党委政府的温暖。 每个月走访一遍,政策逐项逐户落实,就连吃饭的间隙,也要端着碗串串村部边的贫困户,讲政策拉家常,是李伟的家常饭。走在村里,群众谁见谁拉着到家里吃饭,不让走。盲人李发克走路得用棍拉着,但一听到李伟的脚步声,都能认出他来。 户容户貌代表着贫困户的精神风貌,李伟从打扫庭院开始,改善贫困户的精神风貌。刘德长因爱人患精神病致贫,家里卫生差,连续上了多次红黑榜的黑榜,李伟和驻村队员带着扫帚开着车,多次到家里扫地,直到他养成了每天洒扫庭院的习惯,面貌焕然一新。 李伟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大坡,备了专车拉刘德长的妻子去看病,现在他妻子已经能被指挥着干些洗衣做饭的家务了。刘德长至今还记得李伟说的话:病人治好了,就不会再穷了。 今年71岁的脱贫户李发乾,爱人杨全荣患直肠癌,从2017年到2019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等地住院18次,花了17万多元,李伟为他们落实医疗保障政策,个人只花了4万多元。现在老两口一年收入2万多元,过上了舒心日子。得知李伟去世的消息,老人顿时泣不成声:不是政策好,李书记操心,我也没啥干劲了,想脱贫就是做梦。 贫困户胡城一,家里没劳力,孙女有病,住着土坯青砖房,眼看就要散架了,李伟为她落实危房改造资金2万元,总共花了7万元,新盖了三间平房。现在厨房是厨房,卧室是卧室,像个人家了。她逢人便说:还是李书记操心早,现在啥都涨了,想盖也盖不起了。 村幸福大院是全县建得最早、条件较好的养老院。院长李玉丰告诉记者,院内有52间房,由于李书记上心,和村里一起申请资金,让村里29位老年人住进去了,大家可真是掉到福窝里啦。 不但要让大家有所医、有房住、有所养,还要让他们有好路、有好水。这是渗透在李伟驻村日志里的责任和承诺,他挂在口头上一句话就是先干活,再找钱。村里6个自然村,现在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就连村民家里的水龙头都是统一装配的,这一项,他协调了130多万元的资金。村里修村道,李伟给局里打报告,仅水泥沙石的运费就解决了30多万元 如今的李湾村,从软弱涣散村变成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呈现出一派和美和谐的全新气象。 智慧帮扶 他让村子的明天更美好 在李书记的帮扶下,我在家里养牛种地,老婆在厂里打工挣钱。现在靠两条腿走路,早就脱贫啦!村民李玉长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眼里开始有了光彩。除了公益岗、低保、扶贫粮仓分红等政策性收入,还有养牛种地和务工收入,一家4口人的收入能达到4万元,远远超出了脱贫线。 村党支部书记刘大坡说,现在到了决战脱贫的紧要关头,李书记反复给我商量,一定要把村里的产业搞起来,让大家兜里挣到钱,面上挣到光,挺起腰杆奔小康。他主要是做好扶贫粮仓、扶贫车间、扶贫基地三篇文章,让村里有钱办事,群众有活挣钱。 李伟和村班子一起,支持配合总投资3620万元、占地115亩的扶贫粮仓项目落地开花,既有效解决贫困户卖粮难问题,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增加收入,而且从2017年到2019年,村里凡是为扶贫粮仓贴息贷款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不低于3000元,其他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5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元。 在李伟勾画的扶贫产业构架里,镇村招商引资项目河南澳腾实业有限公司是一个朝阳产业。目前一期已建成60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一座,各种设备已安装到位,正满负荷生产。其中,他向上级争取了150万元的入股资金,每年可为集体增收5万~10万元。 在李湾村的土地上,农业产业基地同样承载着他和群众的脱贫愿望:去年发展的300亩的艾草产业基地,为72户贫困群众找到了就业门路,每年给村集体增收7000元;今年在罗刘庄自然村刚栽上的250亩黄桃,是为李湾村开展三变改革准备的扶贫基地 这些产业预计今年为84户贫困户实现收入91.17万元,人均收入4955元,这与李伟书记的用心工作、务实重干密不可分!大河屯镇党委书记韩学军介绍,截至2019年年底,李湾村建档立卡户84户184人,已脱贫81户177人,顺利实现脱贫出列。 喜看麦田千层浪,转眼又到丰收时。李湾村,这片李伟用心血和生命浸润过的土地,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村子;他耕耘了大地,留下硕果累累;他滋润了万物,无声的离去。他来过这世界,留下的是万般美好。 历史会铭记,每一位扶贫干部曾经奋斗的足迹。 脱贫攻坚战的终点,就在不远的未来。 |
责任编辑:康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法制网 snfz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