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三农法制网!
发布时间:2020-04-29 来源: 作者:
2020年,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据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起,生猪价格就开始不断上涨,从1月1日的34.03元/公斤,用一个半月时间,涨到了38.27元/公斤,上涨了4.24元/公斤,涨幅接近13%。而2月14日起,猪价就一直处于下跌态势,截至4月24日,就又跌到32.81元/公斤,下跌了5.46元/公斤,并呈现持续下跌趋势。
近半年生猪价格走势
虽然猪价一直在跌,但许多养猪企业并不担心,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市场依旧缺猪,猪价下跌只是暂时,多数企业相信后期还会再涨起来。
猪价下跌的原因,小编总结了四点:一是随着疫情的缓解,全国大部分地区交通逐渐放开,许多因为疫情影响出栏的猪集中出栏,造成猪价下跌;二是屠宰企业未完全开工,收购量有限;三是猪价下跌使生猪出栏增多,影响猪价;四是大部分企业未完全复工,猪肉消费不振。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缺猪的现状不变,随着学校开学,猪肉消费向好,猪价还会再涨上去。
据农业农村部4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8%,虽然自去年10月份以来,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增长6个月,但接近40%的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缺口,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怕难以恢复。
除了4月份的这些信息之外,农业农村部还在2月29日印发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方案将疫点定义为发病猪所在的地点。对具备良好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规模养殖场,发病猪舍与其他猪舍有效隔离的,可以发病猪舍为疫点。疫情发生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及时组织扑杀疫点内的所有生猪。
国家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支持,养猪企业加速扩张,中小规模猪场蜂拥而上,国内生猪存栏将在一片鼓励声、叫好声中快速恢复。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预计,到2020年底,能繁母猪存栏可以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生猪存栏滞后一点,大概能恢复到80%左右。很多行业人士谨慎的认为复产形势依旧严峻,但预计2021年底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都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随着生猪产能的全面恢复,甚至过剩,随之而来的是猪价的不断下降,压缩猪场的盈利空间。当猪周期的低谷期到来之后,可以预见到又是一场碾压式的血雨腥风。在这场博弈中,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养猪集团企业:猪场运营效率高,成本低,资金雄厚,不怕低谷期。
中等规模养猪企业:资金较为充足,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需做好成本控制,尽量降低亏损时间,熬过低谷期。
小规模养猪企业或猪场:成本控制没有中大规模企业做的好,资金不充足,最容易出现资金链情况。
散户:机动性较强,能够预判行情的养殖户可以随时弃养,但大多数跟风养猪的散户可能会被碾压进而淘汰。后期随着环保和非瘟等影响,由于养猪投入高,周期长,许多养殖户养猪意愿不再强烈,甚至直接放弃养猪。
最近还有一条消息,可能会在后期影响生猪价格走向。4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消息称证监会已正式批准大商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商所目前已完成生猪期货合约和规则方案的整体设计,交割仓库征集正有序推进,相关业务、技术系统也已准备就绪。
生猪期货的推出意味着生猪生产被附加了金融属性,能为相关行业提供避险工具。同时也可以尽可能的平衡生猪价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暴涨暴跌、提高猪肉供应的稳定性。
虽然证监会已经批准生猪期货上市,但根据以往其他类型期货产品从批准到上市交易的时间来看,还需等待一段时间。加上生猪期货活体交易难度大、交割过程不确定性强等因素,短期内或很难实现上市交易。
生猪期货的上市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规避市场风险的途径,也大大降低了猪价周期性波动的风险。但由于生猪期货上市初期准入门槛的存在,参与企业不会太多,第一批参与的应该是养猪集团企业,中小规模养殖企业和散户很可能会被挡于期货大门之外,但这些企业在生猪养殖行业又占比较高。能够预计,期货刚开始上市时可能对生猪价格的影响比较小,产能过剩所引起的猪周期低谷期依然会到来。
那么,中小规模养猪企业或猪场面对低谷期应如何破局?
(1)低谷期到来之前缩减养殖规模;
(2)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增加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用数字化的技术或系统提升猪场的养猪效率,降低养猪成本。
针对中小规模企业的数字化需求,农信互联经过20多年的积累,围绕生猪产业链,以企联网平台为基础,提供饲联网、猪联网、食联网、企店及田渔蛋等垂直行业的数字化产品方案,实现一体化服务,打造智能数据闭环和产业链追溯。
猪联网是农信互联的核心产品,是农信互联打造的智慧养猪生态运营平台,包括猪管理、猪小智、猪交易、猪服务、猪金融五大核心平台。猪联网将与猪相关的资源连接起来,为猪场提供从生产管理、交易流通到产业金融一站式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猪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开创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养猪新模式。
????(文章来源:农信互联)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法制网 snfz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